27.12MHz
射频技术与优势
射频技术
电磁波:
电磁波是由电和磁场的结合和同步作用形成的,其强度随一定的振荡频率而变化。

由于电磁波与物质(原子、分子、离子)的相互作用,在特定条件下,可以直接在几种材料中产生热量。加热机制取决于所应用的电磁波的频率,以及材料的具体化学和物理特性。
由于射频被无线电通信系统广泛使用,为了避免干扰,主管当局已分配了特定的频率范围(波段)用于世界范围内的工业、科学、医学目的。用于电介质加热应用的射频范围内的允许频率是:13.56,27.12和40.68 MHz。

介质加热:
如果我们不考虑材料,特别是电流的良导体:金属,对于其他所有放置在电磁场中的材料,热量主要是因所谓的介质损耗而产生的。
介质损耗是由极性或极化的分子的振动和旋转,材料中所呈现的离子粒子的偏振和平移运动,以及电磁场的快速(每秒数千万次)极性逆转引起的。
这可以被解释为,由于极性(化)分子和离子的快速运动,电磁场被吸收并转化为热能。水分子是高度极性的,比所有常见的含水的基质的极性都要高,而且许多离子通常都溶于水。因此,射频电磁场可以迅速加热含有水的物质。特别是,射频能快速、有选择性地从许多基材(纺织品、农产品、烘焙制品等)中蒸发水分。


介质加热的优点:
射频在产品内部瞬间深入地直接产生热量。相反,传统的方法首先是在产品外部产生热量,然后通过众所周知的热传导机制(传导,对流,辐射)进行转移。内部生热是使射频加热快速、保证产品质量的关键,同时消除了传统方法的所有典型缺点(加热慢、表面过热、热损失等)。
射频加热设备的典型结构:
一般来说,所有的射频加热设备都由两个主要部分组成:
-发生器
-施加器(或电极)
发生器将市电从主电源转为射频电磁能。它由一个设计合理的组合电容和电感(振荡电路)连接到一个真空阀(电子管),并配有高压直流电源。施加器通过简单的导电金属连接器从发生器中接收电磁能,并将其应用于加热产品。

